3月21日下午,《药品市场营销学》课堂上,2023级药学二大班的同学们以情景剧为载体,将传统理论课堂“搬”上创意舞台,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景式教学,生动诠释了药品市场的复杂脉络与消费者行为逻辑。药学院赵奕文老师带领学生打破“填鸭式”教学壁垒,药学院教师代表现场观摩指导,共同见证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
情景为媒,实践为纲:从剧本到市场的深度链接
课堂上,学生分组演绎四大主题情景剧:广告效应对药品选择的隐性驱动、网购药品的潜在风险、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赖困境、药品副作用引发的消费焦虑。剧情紧扣真实案例,融入价格策略、品牌效应、文化差异及政策环境等多维要素,层层剖析市场营销与消费者心理的互动关系。
“广告中‘疗效翻倍’的标语让我冲动下单,但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一位“消费者”的懊悔台词,引发全场对营销话术的反思;另一组学生通过“线上药店维权纠纷”场景,直观揭露药品电商的监管盲区。从剧本设计到即兴互动,学生们化身“药企策划”“患者家属”“监管人员”,在角色切换中深化理论认知。
以学促用,破界创新:教学改革赋能职业素养
“传统课堂讲‘4P理论’,我们却用情景剧演活了‘4P’!”参与演出的学生感慨道。课后调研显示,95%的学生认为情景剧教学“显著提升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观摩教师评价:“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学生通过跨学科协作完成知识内化,这正是职业教育‘知行合一’的生动体现。”
将情景剧创作融入课堂教学是药学院不断深化创新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通过剧本创作与现场演示,把药品市场营销课“演”出来,让药品市场营销课“活”起来,深化了学生对药品市场营销学的理解,也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实践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