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奋斗,百年峥嵘——为建党百年献礼(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从党的前期开始就贯穿共产革命的话,出自毛泽东同志针对红四军内部弥漫的悲观情绪进行的一次系统的批评,同时也阐明了他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看法。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民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但是,当时党内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右”倾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1930年1月5日,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这种悲观思想,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信,即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在信中批评了林彪的错误思想,指出了四点: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二、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三,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1928年底到1929年初,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三次“会剿”,好象很有力量,其实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军阀混战业已形成,实质上这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降,革命潮流开始复兴。四、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信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毛泽东同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实际上已经开始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夺取城市的思想,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斗争所作出的新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共产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药学系团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