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防护指南——防震减灾安全小知识
2023-10-27 19:07   审核人:   (浏览次数:)

我为同学办实事|地震防护指南——防震减灾安全小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在大陆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会引发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为强化同学们的防震减灾意识,促进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牢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提高大家在灾害来临时的应急避险能力和安全疏散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以下防震减灾小知识:

地震发生时,不管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要保持冷静并采取行动,抓紧时间紧急避险,不随处乱跑,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

立刻采取双手双膝支撑地面趴下的姿势,这种姿势重心低,不容易在地震中跌倒。

找一个结实的桌子或床作掩护,尽量把身体(至少头颈部)都躲到桌子下面去,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

摇晃期间一定要始终躲在相对安全的遮掩处,不要乱跑,直到摇晃停止。

做到“伏地、遮挡、手抓牢”,使身体保持在结实的屏障之下,以免被击中。

地震发生时,要远离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霓虹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

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乘车人员要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要用两手护住头部,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室内三角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户外平面避震空间:应急避难场所、公园、操场等空旷开阔的地方。

人体屈曲避震空间: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或蜷曲,面部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保护头颈部;口眼微闭,保护眼睛,低头闭眼,用鼻呼吸的体位,形成自救空间。(图·网络,文·侯柯)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