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小雪|岁暮天寒 小雪已至
2024-11-22 18:28   审核人:   (浏览次数:)

二十四节气——小雪|岁暮天寒 小雪已至

小雪,是冬季的第2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小雪代表着寒潮和冷空气的强势来袭,由于“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故以“小雪"命名。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意味着气温下降,北方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

一候虹藏不见。“虹”指彩虹,一般在雨后,阳光经过雨滴的折射而出现。在小雪节气,降水少了,即使有,雨水变成了雪花,不会折射阳光形成彩虹,自然也就“虹藏不见”了。

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腾地降。即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古人讲究阴阳交合,天气和地气分别代表阳气和阴气。此时,阴阳不再相交,天地间自然一片死寂,失去生机,不再交流。

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

小雪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人们会在这个时候准备大量的鲜肉,用盐、糖、料酒、五香粉等调料腌制后挂在通风的地方,等到肉质变得干燥、颜色红亮时就可以食用了,腌制腊肉不仅可以延长肉质的保质期,还可以增加口感和风味.腌咸菜小雪腌菜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以腌雪里蕻、渍酸菜为主,腌咸菜不仅可以作为配菜食用,还可以作为零食或配料使用。而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人们会在小雪节气前后吃糍粑,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制成的食品,口感香甜软糯。据说吃糍粑可以驱寒暖身,抵御寒冷的冬季。

冬季万物闭藏,自然界中的阳气全部封藏在了地底下,水面虽已结冰,地下的温度还是热的。人的身体也一样,冬季对应的脏腑是肾和膀胱,表现为冬季小便多,腰部寒凉等,多半是因为肾气亏损。所以,此时的养生要注重防寒保暖、滋补肾气。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天一冷,更要走出阴冷的房间,去户外走一走、动一动,或者去健身房坚持锻炼,让身体保存积蓄热量,对抗严寒。在初雪打湿枯叶的季节,人的心志较脆弱,烦躁不安、悲情沉郁的情绪说来就来,这时候一定要转移注意力,除了保持充足的睡眠外,多去晒晒太阳、运动或者赏景……有助于抒发心中的郁气,重回良好的精神状态。

从传统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但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冬天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气,预防感冒。同时还有改善睡眠、缓解压力的作用。泡脚时有针对性地加一些药材,可让效果加倍。

(图文·郑雨馨)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