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前身为古代的腊日,是上古重要的年终祭祀日,起初并没有固定时期,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固定在腊月初八。十二月初八也是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惨入。"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蒜瓣儿。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面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以面和各种豆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夥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夥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传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五帝之一的颛珂氏,三个儿子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瘦鬼作崇。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拾岳妈摔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在我国,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表达了农事劳作一年的人们,对来年的一种美好祝愿。 谷杂粮熬成粥,腊八节时送君尝:快乐小米消烦恼,好运红豆财源冒,成功莲子陪你笑,平安桂圆好味道,健康枸杞添热闹,幸福冰糖日子俏。祝各位老师、同学们腊八节快乐!
(责编·程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