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而且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期间的风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如扫尘,贴春联,祭祖,守岁,拜年等。
扫尘的首要象征意义在于除旧迎新。通过大扫除,人们将旧年的污垢、尘埃扫除,寓意着将过去一年的不顺、晦气统统扫走,迎接新年的到来,祈愿新的一年能够有新的气象和希望。
贴春联是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象征着辞旧迎新和祈求吉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桃符,最初用于驱邪避凶,春联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它通过优美的文字和喜庆的氛围,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春节祭祖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通过这些仪式,人们表达了对祖先的尊敬、对家族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拜年是一种表达感情和祝愿的方式,它体现了中国人对亲情、友情、敬意和礼仪的重视。拜年也是一种增进交流和团结的方式,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团圆、幸福和美好的向往。拜年更是一种传承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方式,它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习俗、信仰和价值观的坚守。
守岁,又称照虚耗、点岁火、熬年、熬夜等,主要分布于中国及其文化影响圈内的国家和地区。基本意涵在于通过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是对过去一年的告别,也是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盼,同时还有祈求长命百岁、驱邪避灾的意义。

辞旧岁,赴新年,祝同学们蛇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无疾无忧,所求皆如愿。
(责编·余丛硕)